山東商報·山海新聞記者 于大龍 李云聰
8月6日,山東商報·山海新聞記者從聊城市召開的“聊城市2025年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主題新聞發(fā)布會中了解到,聊城市城區(qū)地勢平坦,西南高、東北低,西南片區(qū)平均海拔35.5米,東北片區(qū)平均海拔32.2米,城區(qū)地形起伏較小,整體道路縱坡不大,路面行洪能力不強。聊城市城區(qū)排水整體走向是西南至東北方向,雨水先就近進入市政管網,管網再將雨水排入青年渠、新水河、聊張溝等排水內河,最終排入徒駭河。運河、二干渠等部分內河設置河堤,路面徑流無法直接排入,增加了管道排水壓力。聊城市城管局作為主管部門,按照“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抗強臺”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城市防汛各項工作。
聊城市市政工程管理服務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范志剛同志介紹,針對今年的城市防汛工作聊城市城管局主要開展了修訂城市防汛應急預案、全面加強管網排查整治、調整充實城區(qū)防汛隊伍、提升防汛物資裝備水平、加大防汛工程建設力度五個方面的工作。
修訂城市防汛應急預案。市城管局及早著手對城市防汛應急預案及工作方案進行修編完善,發(fā)揮城區(qū)防汛牽頭抓總作用,橫向與氣象、水利、住建、商務等部門協(xié)調聯動,及時會商研判,督導城市地下空間等防汛措施落實;縱向對縣(市、區(qū))督導指導,一體化推進城市防汛工作??茖W設定河湖汛限水位,合理做好管網、河湖、排水調蓄設施的閘門啟閉、預騰空等工作,加快排水速度。
全面加強管網排查整治。為解決汛期道路積水等問題,今年上半年,利用用水低谷期,市城管局牽頭組織市、區(qū)兩級管網建設、管理單位開展管網排查工作,共排查雨水、污水管網893公里,排水用戶1399個,排查整改管網問題72處。
調整充實城區(qū)防汛隊伍。主城區(qū)組建了911人的城區(qū)防汛隊伍,劃分22個網格分片值守。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干部帶班、分包路段制度,采取“人等雨”布控模式,雨前2小時“人員到崗、車輛到位、設備到點”,及時觀察雨情和道路積水情況,隨時做好閘門開啟、啟動強排等工作。
提升防汛物資裝備水平。主城區(qū)儲備44臺強排泵、20臺移動強排車,移動抽排能力達每小時9.6萬方。規(guī)劃5處機動防汛設備分散待命區(qū),安排專職駕駛員值班候令,做到“隨調隨到”。配備78臺應急發(fā)電機,排水閘門、強排泵站實現了雙電源供電。用好智慧防汛系統(tǒng),通過數字賦能,實現雨洪在線監(jiān)測、統(tǒng)一指揮調度,讓防汛工作更加科學高效。
加大防汛工程建設力度。采取“臨時措施+區(qū)域性治理”相結合,“一點一策”解決積水問題。對利民路、站前街等10個路段、23公里管道進行了清淤,完成了聊城二中門口雨水強排、利民東路泵站進水口擴建、聊堂溝阻水治理等工程,提高了管網排水效能。根據防汛需求,會同市住建局實施了花園南路、衛(wèi)育南路積水點整治,柳園南路(湖南路-南二環(huán)路)、湖南路(柳園路-運河)管網提升項目。
聊城市當前處于“七下八上”的防汛關鍵期,市城管局將堅持“雨前預置力量,雨中精準調度,雨后及時復盤總結”全過程管控,第一時間發(fā)布防汛預警,果斷采取有力措施。